2015级草业科学野外实习日志(六)---草地保护学

发布时间:2018-08-01 字体大小 T |T
  7月28日,大家迎来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一个课程:草地保护学。在袁明龙和俞斌华两位老师的认真讲解下,同学们对这四天的实习工作有了明确的了解。
  在学习了病害和虫害识别以及田间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开展了苜蓿地病虫害调查。在田间采用五点取样法,把不同病害按危害程度分为0-5级统计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并计算病情指数。苜蓿害虫调查主要采用网捕法和计数法,每块苜蓿地选择5个样点,对5个样点逐一进行害虫调查,最后统计虫口密度。经过调查,试验站内苜蓿地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尾孢叶斑与黑茎病、匍柄霉叶斑病、黄斑病等,其中发生较严重的为苜蓿褐斑病、锈病和黑茎病。
 
  除了苜蓿地,还调查了苹果园病虫害。在苹果园中,每组选取5棵苹果树,每棵树4个方向,每个方向5-10个枝条,每枝条20叶片或果实,统计病害发生状况,并捕捉园中昆虫。
  在昆虫标本制作环节,老师们细致地讲解了标本制作的具体方法、细节和注意事项,例如:第一,不同目要有规范的针插位置;第二,选用相配号数的昆虫针;第三,虫体需完好,足和触角未缺失或断裂;第四,整形美观,规范,翅膀自然伸展,前翅后缘在同一条线上,足部自然伸开;第五,标签内容齐全,书写工整。大家先在试验地附近采集昆虫,随着试验的不断深入,试验站昆虫的种类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渐渐的奔赴西峰沟与东峰沟,捕捉到的昆虫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蜻蜓,蜜蜂到蝗虫,蚂蚱,能看到的昆虫都可能成为同学们的标本。随后,同学们利用昆虫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相关文献进行多方面对照,对捕捉到的昆虫进行逐一辨识,并详细记录。同学们兴致高昂,甚至在晚上也带着捕虫网在苜蓿地捕捉昆虫,还用黑光灯诱集法和黄板法统计田间昆虫的种类与数量。
 
  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还参观了陇东学院标本馆,丰富的馆藏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陇东地区的主要昆虫,作物品种,水果品种,药物品种,一个个都印入眼帘。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标本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月31日是大家在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的最后一天学习,主要工作就是标本的补充采集和提交实习作业。同学们都拿起自己组的标本盒仔细补充和辨识,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各小组之间还充分讨论交流,对意见不一致的标本进行重新辨识,力求达到准确与完善。最后各组依次向老师们介绍了收集标本的情况,有哪些目,哪些科,哪些种,老师也给出了一些提问和合理的建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实习报告。
 
  半个多月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的实习即将结束,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这真的是同学们本科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不同的试验内容给人深刻的理解,每天与大家的互动交流让人感受到同学之间最珍贵的情谊。实习期间,同学们还去了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花溪谷万紫千红的花朵让人流连忘返,白水镇红军纪念碑下站长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让人动容,陇东学院博物馆的馆藏让人大开眼界。实习期间的晚会上,同学们各展才华,洋溢出浓浓的喜庆气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野外实习,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了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的联系与差异,扩充了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了野外工作的经验,提高了各组团队协作能力,基本达到了实习预期效果。只觉得不虚此行,应是我们大学最快乐和最有意义的时光了。我们学到的、收获的东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