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院赴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团心得(1)

发布时间:2011-09-02 字体大小 T |T

娄珊宁

2009级农林经济管理班

 

2011820,我们踏上了前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旅程。面对那片未知的土地,对于我们这些校园里的孩子来说,充满了好奇与幻想。迎接我们的会是什么?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心旷神怡,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

在踏上那片土地的一刻,迎接我们的是风沙与苍凉。不过阿拉善右旗人民的热情和淳朴却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温暖。

821,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前往王锁民教授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荒漠灌木抗逆种苗培育及荒漠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的推广示范区。荒漠上烈日炎炎,风沙肆虐,望着梭梭顽强的生命,你会对它肃然起敬,也会对老师和当地工作者们几年如一日的研究和植被恢复生活心生敬畏,更为老师的科学研究成果给这片荒漠带来的希望而骄傲不已。之后的三天时间,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统计荒漠植物的成活率、株高增量、冠幅等形态和生长指标,收集土壤样品,走访农牧民,参加王锁民教授主持的“荒漠灌木抗逆种苗培育及荒漠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现场观摩培训会。收获着知识,收获着感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什么时候才会有切身的体会?只有真正的目睹了科学技术的力量,用统计出的数据证明了,才会深感科技的神奇和伟大。阿拉善右旗地区水资源匮乏,造林成本很高,每亩地灌一次水需要四十元钱,国家今年交给当地的造林任务是十万亩,教授研究出的钠复合肥可以使梭梭的灌水次水相比原来减少一次,那就为国家节省了四百万元!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片荒漠即将迎来科技的甘霖,希望的种子就要在这里发芽。

当地的一位领导说过一句话,“我们这里也许是生态的荒漠,但却是人文的绿洲。”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太大。人情的淡漠或许比生态的破坏更加可怕,前者更是改变后者的最大阻碍。当地人的热情,在我们进行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更显珍贵。爷爷奶奶脸上深深的皱纹印下的是岁月的艰辛,开怀的笑容展现的是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国家的感恩。

什么是社会实践?是走进社会,投入实践。为什么要社会实践?是要我们这些学兹走进现实,成为生活真真实实的践行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老师们用自身的行动交给我们的最直观的知识!

一路走来,我们充满了感恩。感恩王锁民教授、张金林副教授、岳利军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细致入微的照顾;感恩老师们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知识,更教给我们书本中没有的人生道理。我们感谢于建龙学长用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弥补着我们心中的胆怯和笨手笨脚的莽撞。我们感谢每一位长辈给予我们这些孩子的极大的包容,这一行,老师在我们心里不再是生硬的字眼和称谓,变成了至亲至敬的长辈。

物质一定会消失,而精神却会永存,我庆幸我带走的是精神。824,我们踏上返程。此刻,我们的心里不再是好奇与幻想,而是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恩。送别我们的是什么?依旧是风沙和苍凉,依旧是热情与淳朴,依旧是感动和温暖。未来迎接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相信,是希望,是动力,是精彩。